12月12日至17日,縣農整辦對全縣各鄉鎮(區、場)進行了第四季度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情況的督查。
督查后發現,各鄉鎮鎮區和主公路沿線情況較好,大部分鄉鎮能夠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精準扶貧、黨建等工作相結合,措施具體,保障有力,確保了農村環境衛生有序推進。其中,滔溪、東坪、田莊、冷市、煙溪、柘溪、馬路等鄉鎮保潔機制健全,村莊垃圾實現"有人管、有去處",并且主公路沿線垃圾均實行了由行政村清掃,鄉鎮統一布點、轉運。鄉鎮村垃圾清運體系初步形成,農村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得到廣大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認可。
但也存在有些鄉鎮只注重主公路沿線衛生整治,忽視了邊遠村莊面上垃圾治理。如大福福興村、樂安蚩尤村、仙溪山口村、三豐村、九龍村、長塘共和村、梅城田心村、羊角塘銀花村、小淹百花村、江南金田社區村、錫譚村、奎溪角塘村、柘溪林場神灣村、龍塘大白龍村、經開區村莊片區等公路兩側(庫岸)散落垃圾較多,部分河道較長時間沒有進行清理,沿線可視范圍內白色垃圾大堆、小堆和零星的隨處可見。同時,長塘、樂安、小淹、江南、奎溪、仙溪等鄉鎮長效機制不健全,常態化管理不到位,仍然存在搞突擊、圖應付檢查的心理,無法全面實現常態保潔,衛生狀況是“檢查時好點,平時又反彈”,經不起認真深入檢查。
農整辦督查后要求各鄉鎮要制定好垃圾清掃、保潔、分類、處置、轉運等相關制度,要建立“戶清、村收、鄉鎮轉運”的農村垃圾收轉運體系的長效機制,要高度重視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強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同時,要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考核納入村級全年績效考核范疇,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確保工作取得實效,形成家喻戶曉、人人參與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阮波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