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溪村是距安化縣城85公里的邊遠貧困村,區域面積5萬畝,森林覆蓋率88%,屬于柘溪庫區典型的移民村和全生態公益林村,現有9個村民小組248戶830人。2014年的老屋溪還是一個交通不發達、鮮與外界交流的貧困村,經過安化縣林業局三年的駐村幫扶工作,其班子隊伍建設、交通、水利、安居工程、網絡信息、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現在的老屋溪村面貌煥然一新。
一、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產業獎勵辦法“初長成”。
2015年,安化縣林業局駐村工作隊進駐該村時發現,雖因地處邊遠山區沒有外地企業帶動產業幫扶,但部分林農有造林,林下種茶、種藥、養雞、養牛,養魚的傳統習慣。為了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達到勤勞致富脫貧的目的,經局黨組研究后,工作隊與村支兩委一起制定了《老屋溪村建檔立卡貧苦戶產業獎勵辦法》。
二、產業扶持獎勵持續加力,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2016年縣林業局對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獎勵資金10.5萬元,有效提高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增強了其自身造血功能,真正體現了扶窮、扶勤,并在市縣電視臺新聞聯播播放,得到了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首肯與表彰。
三、點亮非貧困戶扶持范圍,產業扶持實現“全覆蓋”。
為了鼓勵該村的養魚、種茶專業合作社及非貧困戶共同發展產業,實現共同致富和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2017年縣林業局創新開展了實行對貧困戶、非貧困戶和專業合作組織全覆蓋的產業扶持獎勵辦法。發放產業鞏固、獎勵資金18萬元,扶持貧困戶36戶(兜底戶除外)、非貧困戶68戶。
全縣“脫貧致富能手”曾喜玲樂呵呵地說:“以前的我兩斤牛肉都買不起,多虧了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送我去長沙進行技能培訓,申請了小額貼息貸款5萬元,從去年養牛11頭到現在存欄數28頭,今年收入預計可達5萬元”。不止貧困戶,典型受益于產業扶持與獎勵的非貧困戶伍葉生興致勃勃地說起他事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今年養豬31頭,得到了林業局產業扶持獎勵資金3000元”。還有養雞專業戶龔道生、源水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云野茶業種植專業合作社、三強種養專業合作社等分別各得到產業扶持獎勵資金3000元。這些地道原生態的農產品銷售市場價格也高于同類普通產品,農民收入十分可觀。
一切從實際出發,廣泛尊重人民群眾意愿、遵循市場規則,不搞形式主義、克服官僚作風,是安化縣林業局制訂和推行產業幫扶獎勵辦法目的。實行產業扶持全覆蓋,用扶貧的精準度提升了群眾的滿意度,更提升了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共同致富本領,真正實現了“雙提升”,為切實使黨的政策落地生根,密切融洽政府與群眾的血肉關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來源:縣林業局
作者:夏延昭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