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做為黑茶的發祥地,近十年來,始終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把黑茶產業作為全縣的重點特色產業來培育,實現了連續14年的高速增長,形成了擁有茶園面積31萬畝,茶葉企業150家,綜合產值125億元的規模化產業,通過黑茶產業的龍頭帶動,已累計幫助7萬余人實現脫貧。系列報道《扶貧花開》今天播出《八角茶業:攜手當地貧困群眾奔小康》
在馬路鎮云臺山八角茶業有限公司的制茶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忙著手工分離揀茶,通過在企業從事生產勞動外加上新建茶園帶來的收益,已經有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能夠在家門口,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改變生活的現狀。
八角茶業為響應精準扶貧政策,主動融入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切實擔起社會責任,致力將地方特色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于2014年在馬路鎮洞山村成功進行了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為模式的產業扶貧試點,2016年度被確定實施省級重點產業扶貧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實施完成,共對9個村,453戶,1648名貧困人口實施產業扶持,共新建茶園2000畝,所幫扶的貧困人口人均新建茶園1.21畝,豐產后人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此外,對有勞動力、缺少土地資源或不愿意自己發展茶園的貧困戶,公司以流轉土地、提供技術培訓、吸收勞務用工的方式,讓貧困戶從公司獲得收入。對于沒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公司讓其自愿選擇產業扶貧小額信貸,然后將貸款投入到公司用于發展生產,所貸款項由公司歸還,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政府貸款貼息與公司收益分紅。
解決了貧困戶的“工作問題”,還得要能保證他們的收入長期穩定,對此,公司在給予幫扶的基礎上與貧困戶簽訂茶葉保底價收購合同。公司承諾在茶園豐產后10年內,都按每斤鮮葉芽頭茶不低于60元,黑毛茶原料春茶不低于3元,夏茶不低于2元的價格標準收購貧困戶茶園的茶葉,讓貧困戶能放心種茶,確保他們長期增收,鞏固脫貧。
在扶貧開發的產業規劃上,我縣充分發揮安化黑茶主導產業推手作用,為貧困農戶增加創收渠道。隨著我縣黑茶產業迅速發展壯大,逐步成為區域內規模最大、品牌最響、綜合效益最高、帶動能力最強、從業人員最多的富民主導產業。目前,我縣達產茶園每畝年產值可達13500元,除去4000元的生產成本,每畝效益達到了7500元左右。所以,一戶農民一畝茶園就能基本脫貧,2畝茶園就能完全脫貧。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王子惠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