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山川林木蔥郁,讓大地遍染綠色,讓天空湛藍清新,讓河湖魚翔淺底,讓人民幸福歡唱……這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藍圖,也是實現永續發展的根本要求。近年來,我縣通過積極爭取項目,籌集資金,全面實施生態政策惠民、生態資源修復、扶持龍頭、加大產業基地建設、擴大林下種養殖規模、強化森林旅游服務等六大林業工程,染綠千重山,福澤萬戶農,助力脫貧攻堅。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征程中,我縣打破了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帶來的是發展理念與方式的深刻轉變。從今年起,我縣納入了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試點縣,第一期試點面積39.1萬畝。縣林業局從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選聘生態護林員,補貼1萬元/年,我縣23個鄉鎮、2個林場,共計413名生態護林員,總計投入413萬元,這一舉措增加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家庭收入,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
王海桃是東坪鎮沙灣村的貧困戶,今年53歲,老婆兒子在家務農,弟弟因身體疾病沒有成家,且不能工作。一家四口全靠王海桃一人打零工為生,生活較為艱難。自16年10月,王海桃被選為槎溪村的護林員,每年增加了1萬元的收入。據了解,生態護林員的主要職責是定期巡護管護責任區山林,協助當地政府或林業部門開展造林、森林資源調查、林業法規政策宣傳等活動,負責管護責任區或周邊野外用火檢測,制止各類違規用火。這些工作對于責任心強、樂于助人的王海桃而言,十分得心應手。
人不負綠,綠定不負人。2017年,我縣松毛蟲發生面積達26萬畝,發生地主要位于煙溪、渠江、古樓、平口、奎溪、馬路等七個鄉鎮和柘溪林場及林科所。為有效防治松毛蟲,今年五月,我縣總投入510萬元,以飛防和地面防治相結合的方式,對庫區及東坪鎮、樂安鎮部分地區26萬畝松毛蟲發生區開展全面防治工作。現在,走進柘溪林場和各鄉鎮的山林,聆聽林海的脈動,你會發現,這里正在高奏著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曲,山山水水、草草木木,處處張揚著生態文明的魅力,閃耀著綠色夢想的光環。
青山不語,綠色為證——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縣面對造林植綠新挑戰,決意啃下“硬骨頭”。八月的沙灣苗圃,雖已有了微涼的秋意,卻仍是綠意盎然。站在苗圃四下望去,藍天白云之下,目及之處,無不綠意盎然。
原來,為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生活環境,全縣在134個貧困村建設“綠色走廊”,對貧困村村主干道、房前屋后、公共綠地進行綠化工作。沙灣苗圃作為種苗供應商,承擔了近30個村落的綠化工程。在不久的將來,貧困村道路兩側一排排小樹整齊劃一、一片片林帶生機盎然。“綠色走廊”將為貧困村帶來新氣象、新面貌,使之煥然一新。
群山起伏,林海莽莽,一棵棵大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一陣微風拂過,傳來青草綠葉特有的芳香,悠悠漂浮在清新的空氣里,沁人心脾,使人沉醉。眼前這一幕南國美景,正是我縣依托廣大的森林資源,積極探索創新林業產業發展新模式的有力印證。
郁郁蔥蔥、滿目蒼翠的森林換來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貫徹落實暢通、宜游、秀美、富裕新安化的發展理念,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相信安化一定能讓美麗的家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書寫出一個個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秀美藍圖。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張蘭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