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貧困縣摘帽,2019年貧困村退出、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按照這個總目標,我縣科學制定年度減貧任務和貧困村退出規劃,并將任務逐一分解到鄉鎮、各行業扶貧單位。近年來,在高位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全縣上下形成了一盤棋的扶貧格局,也涌現出了一批先進單位,在全縣脫貧攻堅戰役中發揮著“先行官”的作用,通過科學施策、措施細化,帶領貧困戶尋良策、找良方,不斷探索扶貧新模式,為全縣扶貧工作提供了可貴經驗。今天,《扶貧花開》系列報道播出《扶貧“先行官” 引領脫貧攻堅戰》。
奎溪鎮位于我縣西部,總人口2.49萬,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48戶3721人,重點貧困村4個。交通不便、產業單一成為奎溪鎮致貧的主要原因,因此,著力改善交通、飲水項目等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產業發展核心地位成為奎溪鎮扶貧工作的重點。
為科學合理制定扶貧措施,奎溪鎮率先作為,大膽創新,在全縣鄉鎮中率先成立扶貧工作站,由骨干力量擔任站長;所有精準扶貧檔案實行臺賬管理,做到人人有檔案、戶戶有資料;堅持項目扶貧效益分析機制,所有扶貧項目必須通過受益貧困戶認可簽字這一流程方可實施,解決了扶貧項目粗放“漫灌”的弊端,真正做到精準扶貧。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奎溪鎮優先考慮貧困戶集中區,近年來,完成了株溪口大橋建設項目,啟動奎達、奎柳、陳老三條公路的提質改造,加大農村危橋改造和安保工程力度,啟動并改造人畜飲水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貧困戶生活質量得到逐步提高。
在產業扶貧上,奎溪鎮既支持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又鼓勵發展一批專業合作社參與到全鎮脫貧攻堅中來,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向致富能手和龍頭企業流轉,農民通過培訓到企業打工,實現由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通過土地流轉收入、打工收入和企業分紅,提高農民收入,既盤活了閑置土地,又帶動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真正做到扶貧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2016年,奎溪鎮白羊社區的貧困戶劉光付在村干部的幫助下申請到兩萬元小額信用貸款,開始飼養竹鼠,今年,他的竹鼠養殖業已小有規模,除去前期必要的投資費用,年底還可獲得四、五千元收入,真正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通過勞動實現脫貧致富的劉光付對自己的產業信心滿滿,現在,他正著手擴建自己的項目。
奎溪便民糧油專業合作社位于奎溪村,目前,該合作社吸納貧困戶53戶,183人,每戶增收300元以上,并且加速了奎溪鎮糧油生產“兩區一帶”的形成。基于該合作社種植的千畝成片油菜花,今年3月初,首屆安化美麗鄉村游暨奎溪鎮油菜花節在這里舉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游客,更走出了一條鄉村旅游扶貧的新路子。
在全縣高位推進精準扶貧的過程中,縣委組織部積極發揮黨建領航的作用,在扶貧實際工作中,堅持黨建先行。突出抓好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創新黨組織建設及黨員管理模式;努力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將黨建活力轉化為扶貧動力;以基層黨建工作引領扶貧攻堅,用扶貧攻堅助推基層黨建,實現基層組織建設和精準扶貧工作的“雙促進、雙提升”。
大福鎮富民村是縣委組織部的定點扶貧村,富民村是典型的山多田少、生產資源匱乏的貧困村,縣委組織部采取七步三公開程序,歷時近兩個月在富民村進行了一輪地毯式走訪,確定貧困人口。在明確了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后,職干劃定任務,每人負責幫扶3-5戶,各幫扶責任人根據致貧原因,有針對性的制定了幫扶措施。幫扶責任人通過走訪幫扶對象,搜集整理貧困戶基礎信息、及時了解貧困戶脫貧情況,并建立好臺賬資料,為開展精準幫扶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進駐富民村幫扶以來,縣委組織部立足部門特點、發揮職能優勢,向相關單位共爭取資金185萬元,完善了富民村基礎設施建設。新修公路、修建河堤、改造飲水工程、爭取農網改造項目,多措并舉、碩果累累,使貧困戶生產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奎溪鎮和縣委組織部探索出了一系列扶貧新模式,是我縣因地制宜開展扶貧工作中的一個縮影,我縣扶貧工作隊探索出的扶貧新路子為扶貧工作提供了可貴經驗,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郭渺洋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