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許敏 制圖 鄧琴 插畫 蔡潔雯 長沙報道
如果把扶貧攻堅比作一場戰役,那么,一線扶貧的干部就是那負責出謀劃策的軍師。
和歷史上的戰爭不一樣,扶貧攻堅戰沒有千里硝煙,沒有血染沙場。但和所有正義的戰爭一樣,扶貧攻堅,同樣以天下蒼生的安定幸福為目標,同樣要求在限定時間內,把勝利的旗幟插滿山頭。因此,坐鎮一線的扶貧干部,也得像熱播劇《軍師聯盟》里的軍師一樣,用智慧、計謀和膽識,幫助每家每戶的“實戰將軍”,攻克貧困這個狡猾頑固的敵人,并最終實現幸福。
2017年7月,由湖南省委網信辦指導,湖南衛視制作,紅網·時刻同步推出的“獻禮十九大特別報道《為了人民》”一經推出就引發輿論熱議。這組報道以扶貧攻堅為主線,介紹了8位深入一線的扶貧干部,他們以過人的智慧和驚人的毅力,一步一步幫助貧困居民,改變現狀,樹立信心。
他們就是這場扶貧攻堅戰中的“軍師聯盟”。
摸清戰局:找出當地貧困根源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無論哪種戰爭,首要任務皆是打探敵情。這一點,在軍人出身的彭小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彭小平是湘西保靖縣那鐵村的扶貧隊長,曾是空軍某部副師級上校的他,面對脫貧攻堅戰,自稱“扶貧新兵”。
“新兵”剛抵“戰場”,多年積累的軍事經驗,令他敏銳地察覺出,當地首要的“敵人”是缺水。于是,彭小平聯系到省里的專家來勘測地質,打了一口深井,并給當地修了一個蓄水池,保證每位居民能喝到清甜而干凈的井水。

彭小平在湘西保靖縣那鐵村首先幫村民解決了喝水問題。
同為軍人出身的吳正平也是一個懂“知己知彼”戰略的“扶貧軍師”。他是湖南省軍區派駐張家界桑植縣的第23任扶貧隊長。到村后,他發現當地村民們雖然身住寬敞明亮的“陽光院”,但心仍系曾經的老房破屋。究其根源,原來是祖屋再破也是村民心中積攢的財產。了解情況后,吳正平開始在山下的“陽光院”附近發展蔬菜種植基地,讓居民的荷包鼓起來,進而把村民的“心”也從山上搬了下來。
在南邊運籌脫貧戰的李世棟,在戰術上和上述兩位“軍師”不謀而合,抵達郴州安仁縣東橋村的第一步,也是摸清戰局——“家訪”貧困戶。
這個南方小村莊共有547戶人家,原來有136戶、476人被劃為貧困戶。李世棟通過一走一訪,發現諸多問題,如:有的家有小車,有的裝了空調,居然也被劃為貧困戶。于是,他先后摘掉28戶“貧困帽”,再把20多戶真正的貧困家庭,一一建檔立卡,把“兵馬糧草”分發給真正需要的人。
穩定軍心:要信心更要勤奮
可以說,當前扶貧到了攻克最后沖刺階段。“脫貧”和“致貧”兩股勢力,相互撕咬,事態焦灼。在此關鍵時刻,穩定的軍心是制勝的法寶。
對貧困地區來說,軍心穩定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樹立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創造希望;二是克服懶惰,實現永久性脫貧。
關于第一層面,習近平總書記曾鼓勵大家:“脫貧致富貴在立志,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就這一點,90后海歸陶品儒深諳其道。
在湘西花桓縣磨老村扶貧期間,他嗅到“苞谷酸”——這種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特產,是當地產業扶貧的突破口。當然,他也知道,發展這個產業一要資金,二要比資金更寶貴的信心。幸運的是,通過試水銷售“包谷酸”,并建磨老村苞谷酸廠房,村民的信心點燃了!盡管許多村民家中依舊是家徒四壁,但他們沒再像以前那樣垂頭喪氣,而是揮起拳頭,高喊“We are the best”!

陶品儒給當地村民開會。
至于這第二點,則是決定這場戰役能否最終獲勝的關鍵。
2016年底,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在湘西進行調研時,就指了條明路——“只要大家勤勞肯干,就一定會走上一條發展之路、致富之路。”
在岳陽平江縣梅仙鎮三里村扶貧的陳勇對此早已了然于心,不過還是遭遇到“懶癌”的突然襲擊。
經他穿針引線,村子里引來了企業、開發了旅游項目,居民可以在家門口干活,可沒多久,就有人犯了懶——躺著睡覺不想干活。
無奈之下,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終于讓犯懶的村民看清了事實,后者也主動加入到脫貧隊伍中。
嚴防死守:走穩走遠脫貧之路
兵家常言:攻城容易守城難。
扶貧攻堅之戰同是這個道理。對于那些已經摘帽的貧困村鎮,如何讓當地的經濟發展行穩致遠,防止出現返貧狀況,乃鞏固勝利的重中之重。
這便要求那些扶貧隊長,不但要運籌帷幄,更要決勝千里。
2016年底,湘西花桓縣十八洞村,經過三年努力,成功摘掉貧困帽子。然而,如何把路走穩,成了村支書龍書伍的心頭大事。為此,他開發當地的溶洞旅游資源,招商引資搭建夯街峽谷礦泉水廠,這些做法,既保留了山水之貌,又把綠水青山變成財富源泉,讓居民的日子不再干涸。
這種長遠發展的憂思,同樣困擾著替父扶貧的“花木蘭”王婷。

王婷在給當地村民講解“有機茶”的概念。
今年2月,常德石門縣薛家村名譽村長王新法因過度勞累突發心肌梗塞,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其女王婷,毅然選擇放棄北京的工作,完成父親遺愿。
為此,她把父親的愿望,鐫刻成精神的圖騰,以汗水和腳步,一步步勾勒出當地有機茶基地的繁華版圖。此外,她還揮舞大旗,壯大父親組建的“與民共富軍人團隊”,搭建勾連外界的山路和橋梁……
放眼大局,我們可以看到,一支支浩浩蕩蕩的脫貧隊伍,正行進在瀟湘大地。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美好的“戰爭”,只許成功,不準失敗。而且,還得像在湘西鳳凰縣夯卡村扶貧的胡丕宇一樣,把每位隊員的幸福擺在心中,不讓一個掉隊。
而龐大隊伍中,最耀眼的扶貧隊長們,正以“軍師”的角色,出謀獻策,步步為營,為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而奮勇拼搏。
來源:紅網
作者:許敏
編輯:劉強
本文為安化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anhua.rednet.cn/content/2017/08/03/877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