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總是有一些不可名狀的情緣。
因為尋覓、因為聆聽,因為品味,我曾經多次行走在資水兩岸。
不是為了在厚重的歷史深巷中拉回纖索和悠長的船工號子,不是為了在兩岸顯露的巖層中探秘遠古的足跡和故事,也不是為了在清流的洗濯和山風的吟唱聲中留戀自然的愜意……
這些都不是,行走資水兩岸,只是為了依戀從這方土地上散發的香。
我是來膜拜桑香的。
曾經在一個春天,一縷一縷金絲一樣的陽光,為家后的一棵桑樹梳妝打扮。清風徐來,鳥語喧囂,一個村莊的寧靜被滿目生機打開了窗口。我年少的目光,看見陽光和仙女結絆而來,看見從桑樹的葉隙間灑下丁當作響的陽光金幣,看見桑葉被風的纖指反復翻閱,誘我在迷惘中一遍一遍讀蠶。
我不知道,桑葉的齒是以怎樣的心情咬噬了那個時代里瘋長的饑餓,我只是看見那些綠色的蠶,它們將一頁一頁的春天熟念于心,然后詩情勃發,絲緒纏綿。
這時我聞到桑香了,那種來自春天深處,來自綠色肌體里的清香。桑香淡淡,像一個代言季節的飄逸舞者,在我饑渴的心靈里呈獻上甘霖。我無法忘卻了,這回味一生的香,透徹心扉。
今天,桑嫁給茶了。桑葉嬌羞著面容,在山民們的媒妁下,莊重地婚配給了茶。這是對大自然百味的智慧重組,一木一性,一葉一香,陽光、空氣和水孕育的生命,有了奇妙的組合。
桑香,從少年到中年,在漫長的時光醞釀后,我該以怎樣的方式,發酵那一份一個珍藏的深情。
今天,我終于知道了,從桑香到茶香,只有一轉念的距離。
像鄉情一樣,這種香,就是家的距離。今年夏天回家鄉,行走在林蔭道中,風鼓動路旁所有的樹木,于是葉子們紛紛鼓掌。
我回家鄉了,我將一餅散發桑香的黑茶送給了母親,仿佛一份濃縮了的思念和情感。
我知道母親信佛,也愛茶。在她的生存哲學里,茶也是一種可以終身享用的信仰。兒時的記憶里,大葉茶,粗茶,陳茶,姜鹽茶,涼茶……隨著季節的更替,母親喜歡與不同的茶交朋友。
我是回家與母親、長輩們一起吃“燒包飯”的。七月半了,母親找人早早寫好了冥包,那是供奉給另一個世界的祖輩的冥幣。在供桌上,除了菜品、米飯和白酒,母親照例供上了茶。
往年供茶,都是要用新茶的。用最好的菜、最好的酒和最好的茶,讓那一邊的親人們享用后人最忠誠的回報,應當是最虔誠的懷念。母親說,那邊的親人都看得見呢。是嗎?只隔著一層黃土,記憶里的親人們,總是惦念后輩們的每一個細節:冷暖,饑飽,豐欠,酸甜苦辣,愛恨情仇……人世間的一切都在過往靈魂的關照中。
今年的茶是帶著桑香的黑茶,是所有茶品中的上品。
母親當然深信不疑,她洗臉凈手,然后焚香點燭,虔誠地泡好了茶,每一個程序都循規蹈矩。
祭祀總是神圣而莊嚴。與那些曾經同甘共苦的先祖們心交神往,儀式的每一個細節都必須一絲不茍,這是虔誠,是緬懷,是尊重。
顫顫抖抖中,母親將茶一杯一杯敬獻給了冥冥之中的親人們。我看見一縷一縷的茶香飄向空中,那是帶有許多新奇功效的桑香黑茶,帶著母親的心香,抵達另一種境界。
儀式結束,母親欣喜萬分地告訴我們,祖輩們酒足飯飽茶夠了,這些茶,大家分喝了會平安的。
多么美好的愿望!在先祖們慈祥的注目下,以這樣一種獲取心靈安慰的方式,陪著鏡框里的父輩們飲茶,在鄉村一隅難得的片刻寧靜中,珍視人神交流的純樸,分享美好生活的愉悅,然后忙碌,然后憧憬,在熱愛生活的充實中,向遠方……
人世間至美的意境,是桑香,是茶香,是心香。
來源:湖南沅江
作者:劉喜良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