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磧巖、七星灶、金花朵朵藥;八木春、九重工、雪峰山水沖;十兩卷、百兩餅、茶馬古道飲;千兩茶、萬年藏、盛世茶都香。”。身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安化人,這歌謠早已經(jīng)成了童年最美好的回憶,稚嫩的童音仿佛還在耳邊激越著,絲絲縷縷茶香還縈繞鼻尖。
“客從遠方來,多以茶相待。”一杯茶,一張笑臉,一圍人,嘬一口茶,幾句家常,氤氳了濃濃人情。“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碗碗熱茶,溫暖了多少行色匆匆的過路人,蕩漾了多少笑紋,沉淀了多少鄉(xiāng)情。在鄉(xiāng)里,有什么事需要幫忙的,只要一招呼,彼此無言的默契全在那碗濃茶里。
茶泡到濃時,呈現(xiàn)出一種熱情的橘紅色,像極了愛喝茶的鄉(xiāng)里人們,人們獨愛茶也不是沒有緣由的。桑梓,是家的象征。古代因為常把桑樹種在屋旁,于是乎,桑被視為家的象征。名為桑香的茶,把這份思念的深情與對茶的獨特鐘愛都融合在了一起。在外的游子,在思念泛濫成災的時候,喝著這份桑香茶,思念隨著淡淡的茶香浸潤出來,又有桑的香氣點點纏繞,讓那些無處安放的思念得到些許緩解吧。
我喝著茶,在一個比黃昏晚一點的時候,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夕陽也依舊輕輕的撫摸著大地。記得兒時我在爺爺?shù)哪强么髽湎逻叺奶梢芜呁娴牟灰鄻泛酰瑺敔斁驮谂赃厴泛呛堑耐鴣韥硗泥l(xiāng)里鄉(xiāng)親,時不時的抓起他的那只大瓷缸。里面裝滿了濃茶,“嚯”的一口,滿臉的回味。不記得是被爺爺?shù)谋砬槲搅耍€是那香氣太勾人,我趁爺爺不注意時,端起大瓷缸喝了一口,又“哇”的一口吐了出來,皺著一張臉向爺爺說好苦。爺爺卻只顧大笑,震得頭頂?shù)纳H~顫了顫,連天邊的晚霞也動了動,笑響點亮了四面的風。爺爺?shù)拇笮Φ哪樱两襁€在記憶中閃爍
陽春三月,細雨霏霏,山上的茶也紛紛探出了春芽。山風一佛過,嫩芽上殘留的露珠便晃晃悠悠的戰(zhàn)栗著,一個輕彈,似乎要掉下來了,正在你為它擔心的時候,一個敏捷的回彈,它又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膾煸诹松厦妫袷情L在了上面。我難得的早起一回,呼吸著有著大自然獨特標識的空氣,看著比我起得更早的爺爺在那悠悠的泡著茶,心中突然萌發(fā)了看看茶園的念頭。迎著初升的曦光,腳下踩著山間白牛奶般的朦朧霧氣,來到了一塊坐落于半山腰的一塊茶園。放眼望去,滿目都是茶樹,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全都乖乖的站在那兒。墨綠的茶葉襯著星星點點的嫩綠,又映著滿山的蒼綠,經(jīng)歷了歲月的沉淀,熙熙攘攘的擠滿那片空地,我迷失在這片綠里。
終于盼來了晴天,沿著那日清晨游園的路,背著小茶簍,緩步地向山上移去。“采茶時要采嫩綠的頂尖部分。”在心中默念著這句采茶速成口訣,懷著一種忐忑的心理,開始采集那綠。漸漸的,那些綠慢慢充盈了我的背簍,我的心也被喜悅一點點填滿,幽幽的香氣陣陣上浮,終于還是敵不過那香的勾人,傾腰聞了聞,一股清香直混著露珠的甜味向人襲來,被撲了個滿面正著。太陽慢慢的升了起來,我漸漸的有些累了,抬起腰來,發(fā)現(xiàn)一排排的茶樹間星羅棋布的站了幾個采茶女,斗笠的臉被擋住,看不清楚神情,可我知道她們一定是專注的,仿佛天地間只剩下她與茶樹,手在茶樹中上下翻飛著,未曾遺忘那一處。太陽緩緩地抬出了頭.撥開了山間的霧氣,溫柔的灑在每一處,給每一處都鍍上了一層淺淺的金暈,襯著那還未來得及逃跑的露珠越發(fā)的閃閃亮光。縷縷茶香氤氳著采茶的喜悅,氤氳了那抹金色,為我的流年記憶又添幾抹芬芳。
摘茶是一門學問,泡茶亦然。有一種七浸七泡的講究泡法:“第一泡,暖香自杯中開,撲鼻而來;第二泡,醇和甘香;第二泡:濃郁不衰;第四泡,一絲淡淡花香漸漸彌漫;第五泡,一片清香,漸漸彌漫;第六泡,味淡而清雅,香寂靜而優(yōu)雅;第七泡,水過無聲留清韻,月夜何處尋弦音。”香氣層層分明,回味無窮,講究的是一份雅致。可我喜歡就拿起一小撮茶葉放在杯中,然后灑入開水,看著茶葉兒在水中慢慢的旋轉(zhuǎn),慢鏡頭下的花蕾一般寂然開放,在剎那間,美得讓人心驚。一把椅,一個人,一杯茶,一本書,伴著春天慵懶的陽光,閑適的度過一個下午,現(xiàn)在憶起唯有感嘆一句,有茶相伴,默然歡喜。
小時候喝茶總是如牛飲水一般,隨著年華的流去,經(jīng)歷的多了,我也開始學會慢慢品味舌尖上的這份茗香。剛?cè)肟跁r有一份苦澀,我想也許是它在經(jīng)歷了采摘、揉捻、烘焙、緊壓等諸多工藝后,為了與我們相遇而所受的苦吧。它是溫良的,在短暫的訴苦之后,越來越清甜。人生不也如茶一樣嗎,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有安逸的甜,也會有一些磨難與痛苦。不管那份苦有多難,我們總要走下去,堅持。與茶相遇,溫暖了歲月。
風輕葉搖,云且留住,雁且歸去,在天的紅妝下,我仿佛又聽到了那首熟悉的歌謠:“十兩卷,百兩餅,茶馬古道飲:千兩茶,萬年藏,盛世茶韻香。”透過天的紅妝,又看到了那人,那樹,那茶,在記憶中散發(fā)著毫不張揚的茶香。
來源:安化一中 422班
作者:譚英姿(指導老師 彭向東)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