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發動侵華戰爭,14年間,大片國土淪陷,3500萬同胞傷亡。用鮮血與抗爭寫就的歷史警示國人:落后就要挨打,拳頭才是硬道理。
甲午戰爭我們輸了,輸的一敗涂地,但畢竟我們的將士曾經浴血奮戰過!畢竟我們的將士曾經視死如歸過!畢竟我們的將士抱著必死決心和敵人同歸于盡過!甲午戰爭,我們輸的是當時的國家,是當時腐敗腐朽的清政府,不是我們視死如歸的戰士,不是我們的戰士們為國而戰的英雄氣節。雖然失敗,但是甲午戰爭體現出了我們的將士們的英雄氣節!
可在1931年的九月十八日,我們不但輸掉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也輸掉了作為保家衛國的軍人意志和精神。但是!這一切并非兵不可戰!而是將不作為!又重回了當年那個不堪回首的日子,那種喪國的恥辱,把九一八稱為國恥日是何等之恰當。
國恥,不單單是指我們受到外敵的侵略,更是指當時的為官為將者心存幻想,妥協茍延,不敢一戰的懦弱。這是今天的我們必須反思和警醒的。
但是,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血性的民族,“9.18”,是國恥日,也是中華民族覺醒日。面對殘暴的侵略者,英勇頑強的中國人民從來不曾低下高昂的頭!“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后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著回來!”在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年僅22歲的飛行員陳懷民的戰機在擊落一架敵機后受到5架敵機圍攻,他的飛機油箱著火。當時他本可跳傘求生,但他猛拉操縱桿,戰機拖著濃濃的黑煙,向上翻轉了180度,撞向從后面撲來的敵機,與日本吹噓的所謂“紅武士”高橋憲一同歸于盡……
正是有著這些逝去的為中華奮斗的英烈們,我們才能在農歷八月十五的電視直播里看著屬于我們的頂尖科技“天宮二號”升天。或者對于今天的我們而言,世界上最美好的音樂就是太平盛世響起防空警報,我們可以踏踏實實躺在床上,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喝著水吃著零食,一邊算著警報聲的時長……九一八,一個值得警惕和警醒的日子,勿忘國恥,悲劇才不會重演,勿忘歷史,我們才不會在歷史中輪回!
來源:縣新華書店
作者:胡瑛霞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