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關注《落實“3+2”戰略——鄉鎮篇》系列報道,今天我們將視線對準高明這個因鎢鈷而興的礦業重鎮。這里既缺少鎢鈷資源,又沒有交通、技術優勢,但這里卻控制了全國90%以上的鎢鈷廢料一級市場和全國六分之一的鎢鈷產能。從產業興起要素的角度出發,這里最不可能成為“鎢鈷之鄉”,但是高明人卻在這里建成了全國三大鎢鈷廢料有色金屬集散地之一和全國最大的鎢鈷磨削料回收加工基地。然而,在國際有色金屬價格低迷和國內經濟新常態下,高明這個礦業重鎮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寒冬,并且正遭受轉型的陣痛,今天的高明,如何在求新求變中尋求突破,考驗著每一個高明人的智慧。
一提到高明,很多人自然而然會想到它的礦產業。這個因鎢鈷而生,因鎢鈷而強的鄉鎮,創造過不少輝煌,但如今,它和其他很多老礦產基地一樣,輝煌已經不再,高明正在謀求創新提升,謀劃突破轉型,再次踏上創造高明奇跡的征途。
俯瞰高明循環工業經濟園,與早幾年喧囂忙碌不同,整個工業園顯得有點寧靜,很難讓人想到這里就是全國三大鎢鈷廢料有色金屬集散地之一和全國最大的磨削料回收加工基地。沿著工業園主干道一路走來,不少企業大門緊閉,機械的轟鳴也像有色金屬的價格曲線,始終不見高歌猛進。
工業園內永興鎢業董事長羅放奇告訴我們,自從鎢鈷價格下跌以來,他的廠子就一直處于半開半停的狀態。鎢鈷廢料收購價和人工成本不斷上升,而鎢鈷成品價格持續走低,生產一噸鎢幾乎無利可圖,盡管如此,羅放奇還是打算咬緊牙關在“寒冬”中堅守。他希望通過繼續擴大產能,攤薄每一噸鎢鈷的生產成本,等待著有色金屬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高明循環工業園引入規模企業11家,絕大部分企業都遇到了永興鎢業類似的尷尬,都在各顯神通,期望熬過這個有色金屬行業的寒冬。
高明鄉黨委書記謝智興告訴我們,高明正積極引導企業,通過整合抱團發展,做大做強,同時拉長產業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上個世紀末,高明人從臭水溝里淘出“黑金疙瘩”,在鄉黨委政府“調整產業結構強鄉,發展民營經濟富民”的大旗下,采用“保姆式”服務,引導鎢鈷企業規范發展、良性競爭,帶動了一個產業興起,創造了一個發展奇跡,成為我縣3+2發展戰略中做深做精礦產業的重要基石。面對國際有色金屬價格走低和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高明的礦產業亟需尋求新的突破,實現礦產業的涅槃。
在高明循環工業經濟園采訪,記者看到雖然一些從事磨碎料初級加工的鎢鈷分離企業“寒意襲人”,但向下游延伸,已經開啟轉型的企業卻“暖意融融”。
湖南力天鎢業股份有限公司,高明循環工業園引進的重點規模企業,它主要從事鎢鐵、鎢粉、鎢酸銨的生產銷售。產品所需要的原料鎢直接來自工業園中其他鎢鈷分離企業的成品。
就在其他企業“發愁”沒訂單、沒利潤舉步維艱的時候,湖南力天也在發愁。他愁的卻是如何完善自己的產業鏈條,不讓別人“掐住”自己的脖子。去年下半年,湖南力天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收購了工業園內離他們不足一百米遠的一家鎢鈷分離企業,實現廢料到原料到成品的一體化。
這就是在國際鎢鈷價格持續低迷,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在高明循環工業經濟園一角的縮影。產品單一、處于產業低端的企業,經營困難;產品多元、提前轉型的企業,抵抗風險能力就相對較強。
“我現在最希望做的就是引進一家大型有色金屬企業,帶動整個園區,把鎢鈷做到最終端產品。”謝智興說,對于高明循環工業經濟園的發展前景他們還是看好的,因為這個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在這里是循環利用資源,這也是國家提倡主導的。
沿著高明循環工業園主干道一直前行,第二期的三通一平雛形已成。高明的鎢鈷產業盡管依然寒冬籠罩,但在其冰河下汩汩涌動的暖流卻依然強勁有力。謝智興說,寒冬中信心比黃金更珍貴,作為一個老礦業基地,高明要實現突圍、加快轉型的任務十分繁重,但高明人不屈的性格必將再次書寫高明礦業崛起的新奇跡。
來源:安化電視臺
作者:何林焱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