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君山,壽岳南依,一水縱行。看漁歌曉唱,橘洲戲水;楓林盡染,群鳥歡鳴。愛晚亭歇,麓山寺寂,裊裊夕煙色幾層。登臨眺,廣廈千萬閭,現代星城。
賈生空有癡情,又幾何,朱張會講聲。蔡鍔平國難,克強義興;武昌首舉,翊武先行。荊楚生才,于斯為盛,更有澤東定太平。湘楚客,比風流倜儻,代有雄鷹。
注解:1、賈生即賈誼,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余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后,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
2、朱張會講:南宋乾道三年(1167)八月,東南三賢之一、著名理學家朱熹不遠千里從福建武夷山趕到湖南長沙岳麓書院前來向張南軒求學,與張栻討論《中庸》之義,開書院不同學派“會講”的先河,也就形成岳麓書院一種新的學術活動、教學活動的形式,對湘學和岳麓書院的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蔡鍔曾經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杰出軍事領袖。蔡鍔因艱苦作戰,久病不醫,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岡長逝,為捍衛民國獻出了年僅34歲的寶貴生命。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歸故里,北洋政府在長沙岳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公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國葬第一人”。
4、克強即黃興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黃興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于湖南長沙岳麓山。
5、翊武 即蔣翊武,我國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武昌首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中華民國開國元勛,死后歸葬岳麓山。
來源:奎溪中學
作者:龔再華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