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何年何月已不可考據。話說一天,在錢塘江畔的一個小鎮上,正是大集時候,人頭攢動,一位賣湯圓的老翁攤前十分熱鬧,白嫩嫩香噴噴的湯圓,吸引了不少食客,有些奇怪的是他的攤位上用紙寫著:大湯圓一個銅板買三個,小湯圓三個銅板買一個.于是大湯圓很快就賣完了,一位老者領著一個眉清目秀的孩童來買時,只剩下小湯圓了.老者忍痛花三個銅板買了一個小湯圓給愛子吃,湯圓剛送到孩童口邊,孩童張口要接之時,湯圓竟像長了翅膀一樣,飛入其口中.未及咬破又已直入喉嚨.湯圓雖小,卻卡在孩童咽喉不得下去.這可急壞了老者,正要與老翁理論,只見老翁長嘆一聲道:可惜與我佛無緣!便倒提起孩童,來到江邊,一掌輕拍孩童背心,一個白白的湯圓便掉入江中,傾刻江水往上一涌,又平靜了.老翁把孩童放下,竟化作一陣清風,不見了蹤影. 在錢塘江畔有座靈隱寺,歷代主持都是得道高僧,每逢講經,僧俗云集,寺后有個古洞,藏有一條白蛇,江中亦有千年老龜一只,蛇龜長年聽經,竟已得不死之身.此日探得散仙呂洞賓要在集上度化一人,便也趕來,匿身于江水之中,此時見仙丹落下,竟雙雙趕上前去搶奪,不料白蛇肢體靈活,已經搶前一步,把仙丹納入腹中.飛閃而去,由此龜蛇結下深仇. 白蛇得此仙丹,大益道行,潛心修練,十余年后,功力突進,已能化作人形,且經常化為妙齡少女,四處行善.期待成仙.一日白蛇途經一酒樓,見門前一鐵籠里關著一條青蛇,神情委靡,出于同類,十分同情,便出錢向店家將青蛇買了下來.帶回洞里一同修練.青蛇非常聰慧,功力竟大有后來居上之勢,于是兩蛇結為姐妹,行善人間. 這天春和日麗,兩姊妹正行走在街,白蛇忽覺眼睛一亮,前面有一秀才打扮的年輕人,眉清目秀,神清氣朗,風度翩翩,與一眾俗人大相庭徑.十分惹人矚目.此人卻是老相識,原來他就是十幾年前吃小湯圓的那個孩童,姓許名仙.白蛇一是感其有恩于己,二是為其人品所折倒,竟然對許仙暗生情愫.白蛇尾隨良久,苦于無由相識.見許仙腋下夾著一傘,心中一動,想出一策,口中念念有詞,催動法門,就見風起云涌,傾刻下起了大雨.路人四處尋找避雨之處.白蛇趕過許仙,攜小青愴慌而行.許仙本是一心善之人,見此便趕上前去,舉傘相護.但又因男女授受不親,不能太挨近了,不一會自己已經成了落湯雞一般.白蛇心中更是喜歡許仙善良,越加過意不去,正待推辭,許仙已經把傘交給了小青,自己卻站在屋檐下避雨去了.白蛇連忙道謝,并相互問明姓氏住址,便與小青款款而去.一把傘成了二人的紅繩,成就了一段人仙姻緣千古美談. 再說老龜當年雖未能搶到仙丹,仍然苦練,卻也有成就.化作一云游和尚,釋名法海,到金山寺掛單,若干年后竟成了該寺住持.這天法海正在領著眾僧頌經,忽然心中一動,見寺外來了一對前來上香年輕夫婦.定睛一看,靈光閃念,知道是當年與己爭搶仙丹的白蛇來了.不由得惡念陡生,主動上前,宣一聲佛號,便引領許仙二人進殿上香.然后尋一借口,把許仙引入后殿,卻把白蛇留在了外面.法海對許仙說破了白蛇真身,許仙任法海說甚,就是不信.出得寺來,與白蛇歸家.法海心有不甘,用雄黃酒逼出白蛇真身,許仙見此,只嚇得魂飛魄散.急避于金山寺,被法海軟禁了.白蛇酒醒,上山尋夫,法海閉寺門不見.白蛇無奈,向東海龍王太子借得十萬蝦兵蟹將,挾東海滔天巨浪,殺上金山救夫,法海不敵,偷上王母娘娘宮里,盜得金缽,將白蛇壓在雷峰塔下.法海也知盜金缽之罪難逃,急急離開金山寺,逃往陽澄湖,藏于閘蟹腹中.
百姓感恩白蛇行善,痛恨法海不仁,于是江浙一帶百姓均以閘蟹佐酒而食.不曾想現在大閘蟹竟成了聞名中外之美食,法海難逃被全世界人煮嚼之苦了. 1924年9月24日雷峰塔轟然倒塌.天上方一日,世間已千年,是王母娘娘當天發現金缽失盜,尋收回去了.白蛇娘子去了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1999年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雷峰塔遺址上,按雷峰塔原有的形制、體量和風貌建造雷峰新塔, 2000年12月26日奠基動工。2002年10月25日,一座八面、五層樓閣式新塔落成,通高71.6米,占地面積3千平方米。登上雷峰新塔,西湖山水美景和杭州市容繁華盡在游人的遠望近看之中.)
來源:原創
作者:胡馭華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