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的一些地名,不知您注意沒有,同名者多多。譬如全國為梅城者至少有四個,浙江安徽廣東湖南都有,都很有規(guī)模和名氣,像一冊厚厚的書,很文化很故事也很滄桑。此外,如梅城周遭的山名也很類似,同樣的山名在全國有很多,而且像東華山、紫云山、筆架山等山名應(yīng)該是文人潤色過的,一看就很美麗很詞藻很文采,不可能出自一字不識的原土著蠻人之口。那么,這里在歷史上就應(yīng)該很有一些故事,也應(yīng)該出過一些很了不起的人物。也確實如此,譬如梅城就與梅鋗有關(guān)。其他的呢?都好象被歷史的塵埃所掩蓋,沒有留下一個文字、一個紙片,這讓我們好有些懊惱和遺憾。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進行文化解讀。譬如梅城有一條河,叫洢水。為什么叫洢水呢?硏究梅山文化的學(xué)者,譬如龍沛林先生認為洢水與洛陽的伊水有關(guān)。洛陽有伊水。洛陽的伊水發(fā)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欒川縣。“伊水出蔓渠山?!端?jīng)注》: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梅城的洢水源頭一為浮青的熊耳山,是不是有點驚人的相似?可不可以說:“熊耳之山,洢水出焉” ?還有,梅城北塔山下原有一深潭,叫洛陽灣,直接把洛陽名字牽過來了。這真的就這么巧嗎,如果和洛陽沒有關(guān)系?
假若梅城洢水的得名真的與洛陽伊水有關(guān),那么就牽出夏末商初一個大大的人物來。這個人叫伊尹。“伊尹相湯,伐桀救民,以天下為己任。” 故孟子有“圣之任者也” 的評價,很了不起的。我簡單介紹一下伊尹。伊尹,夏末商初人。因善于烹飪被湯看中,曾輔佐商湯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為中國歷史上的賢相,奉祀為“商元圣”。是歷史上第一個負鼎俎調(diào)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杰出庖人?,F(xiàn)嵩縣有元圣祠,為紀念伊尹生地而立。有聯(lián):志耕莘野三春雨,樂讀尼山一卷書。上聯(lián)說伊尹耕桑于莘野,下聯(lián)說孔子著書于尼山??梢姽湃税岩烈c孔子等量齊觀的,一個是元圣,一個是至圣。
伊尹的出生有神話色彩,其母為救民而死。酈道元所作《水經(jīng)注·伊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嬰兒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濱,夢神告之曰:臼水出而東走,顧望其邑,咸為水矣。其母化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獻之,命養(yǎng)于庖,長而有賢德。殷以為尹,曰伊尹也。” 這讓我想起了獵人海力布,他從鳥語里聽到洪水來臨的消息,寧愿讓自己化為石頭而透露消息拯救了鄉(xiāng)親們。伊尹的母親也如此,見臼水而出救一邑百姓而化為桑樹。
伊尹的子孫多次南遷。雖然沒有文字記載,但我確信,一定有人曾在梅城生存過,而且很有名望,不然不會有洢水的得名。梅城確實古老而神奇,既然蚩尤,舜,黃帝都與這片土地有過牽連,那么伊尹或伊尹的子孫們來到這里,將許多動人的傳說刻印在這派美麗的山水里,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如果說沒有確鑿的文字記載,但這又能怨誰呢?實在是歷史太過漫長,幾千年啊!或許以后我們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有更多有能力的學(xué)者能一點一點地揭開歷史的謎團而一步一步抵達歷史的真實,對此我既充滿期待又深信不疑。
來源:梅城鎮(zhèn)中學(xué)
作者:陳明和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