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劉彪,是安化縣樂安完小六年級四十一班的同學(xué),義務(wù)照顧村里五保老人已有5個年頭。他最大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富翁,建一所養(yǎng)老院,讓無人照顧的老人安度晚年。
3月16日下午2點,劉彪給在附近陶器廠做工的奶奶、媽媽送完飯回來,自己來不及吃飯,就直接拐進(jìn)了一間低矮的木房。
陰暗的屋內(nèi),肖月英老人正拿著電飯煲膽摸索著淘米。劉彪見了,趕忙迎上去接過電飯煲膽,麻利地淘米、放水、煮飯,然后熟練地生火燒水,又拿起柴刀劈柴。
駕輕就熟地干著這些活的劉彪,有著與12歲年齡不相符的特征:雙手粗糙,沉默寡言,額前還飄著幾縷白發(fā)。雙目失明、無兒無女的肖月英老人,是劉彪義務(wù)照顧的第二位老人。
一篇日記,牽出一個真情故事
時光追溯到2012年3月,劉彪的同學(xué)魏思穎交上的一篇日記,引起了老師注意。日記里寫道:見到這位孤苦伶仃、肌肉萎縮的老人時,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劉彪同學(xué)一有空就去幫老人挑水、煮飯、洗衣、炒菜,這些我們在自己家都懶得干的家務(wù)活,劉彪為老人做了整整4年!
不久,安化電視臺記者吳陽被這個故事吸引來了。在樂安鎮(zhèn)樂群村一間低矮破舊的房子里,一個感人的故事,在被照顧的老人蔣太生斷斷續(xù)續(xù)的敘述中,完整生動起來。
劉彪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和奶奶白天也在附近做些零活。沒讀書之前,劉彪總喜歡“蔣爹蔣爹”地喊著,跑去和蔣太生聊天、玩耍。他讀一年級以后,蔣太生病情逐漸加重,漸漸地生活不能自理,劉彪就開始給他穿衣洗臉、挑水做飯、洗衣疊被。
家人不想年幼的劉彪干這些活,劉彪據(jù)理力爭:“蔣爹沒兒女,又動不了,我不幫他誰幫他?”剛開始,他挑不起一桶水,就挑半桶;洗完的衣服提不動,他就一步步拖;老人頭發(fā)長了,他要父親買回一把推剪,自己學(xué)著理發(fā);到后來,端屎接尿、洗臟衣褲,他干起來也不皺一下眉。
吳陽說,這次采訪,讓他滋生出對一個孩子從未有過的敬意。
蔣爹走了,愛心在延續(xù)
家人看到劉彪態(tài)度如此堅定,慢慢地從反對變?yōu)橹С?。劉彪上學(xué)去了,奶奶和媽媽會主動接上他的班,沒照顧好,劉彪回來還會責(zé)備他們。漸漸地,村上一些人也來了,送吃的、穿的、用的,但凡有人辦酒席,也總忘不了送一份到蔣太生家來。
2012年9月的一天,蔣太生在睡夢中安詳離世,村上為他辦了后事。
突然失去“忘年交”的劉彪,像被別人奪走了什么東西似的,心里空落落的。奶奶肖月秋看到孫子整天無精打采的,就建議他去照顧村里另一位無兒無女、雙目失明的五保老人肖月英。
于是,劉彪開始操心起肖月英老人的飲食起居,水桶里有沒有水,墻角邊有沒有柴,飯菜夠不夠,衣被暖不暖,他一有空閑總要過去看看才放心。
劉彪話不多,但說起鄰村一位和孫女一起生活的老人時,他忍不住忿忿不平起來:“做孫女的不善待奶奶,稍稍不如意還又打又罵。我長大后要努力賺錢,成為一個富翁,回來建一所養(yǎng)老院,把這些老人都接到里面養(yǎng)老,讓他們不再受苦。”
老師說,“彪哥”是我的老師
劉彪的事跡經(jīng)媒體宣傳后,學(xué)校號召全校師生向他學(xué)習(xí)?,F(xiàn)在,不管老師還是學(xué)生見到他,總會半崇敬半玩笑地稱呼一聲“彪哥”。
班主任肖國英說,劉彪平時傻傻憨憨的,成績也不突出,如果不是同學(xué)的那篇日記,他們誰都想不到他有那么博愛的胸懷。在同學(xué)陳湘說來,劉彪的熱心腸在平時倒也可見一二。
有一天放學(xué),一位一年級同學(xué)不小心摔倒,嚎啕大哭,劉彪見了馬上跑過去拉起他,確認(rèn)沒有受傷后,就講笑話逗他開心,直到他破涕為笑,才放心離開。還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xué)身體不適引發(fā)嘔吐,教室里散發(fā)出陣陣異味,一些同學(xué)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劉彪拿起簸箕就往食堂跑,盛回一些灰土,把教室打掃干凈。陳湘說:“我打心底里佩服彪哥。”
漸漸地,劉彪的愛心潛移默化,感染了身邊每一位同學(xué)。班里的衛(wèi)生有人主動打掃,同學(xué)有困難,大家積極幫助,班風(fēng)越來越好,集體榮譽感越來越強。肖國英自豪地說:“這都是彪哥榜樣的力量。他不只是我的學(xué)生,也是我的老師啊。”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