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跟一個同事換書看,她看我手頭莫言寫的《紅高粱》,我看她給我的余華作品《活著》。
對余華,我久聞其名,但并未涉獵過他的作品,就如眼前這部小說《活著》,尚在1992年9月便已出爐,那時我讀初二,對文學正開始萌發出情竇初開般的喜愛,卻在過了整整21年后才閱讀它,可見,對于一個自詡為“筆農”的我來說,其孤陋寡聞和閱讀面之狹隘是值得反思的。
《活著》,整篇是一部通過作者在農村采風時,在田野遇到的一個叫福貴的老農向他敘述的50年的家庭史,語言通俗樸素,結構單純簡潔,人物不多不雜,事件不繁不瑣,以至剛開始看時,我竟有點懷疑此書封面所題“本書榮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的字樣純屬廣告,甚至因此對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如此這般名作家的夢想多了一份“自信”。直至讀到主人公福貴唯一的兒子有慶死時,我禁不住胸中強烈的悲憤而潸然淚下,才發覺先前的懷疑和所謂的“自信”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活著》的情節,相信不必我在此贅述,多數讀者都早已銘記于心,主人公福貴和家珍夫婦的命運坎坷多桀,可以說他們把人間最大的變故和最苦的磨難都已品嘗到了極致。作者在韓文版自序里用“千鈞一發”這個詞來形容主人公一生所承受的巨大苦難——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卻沒有斷。
其實,在這部小說中,最令我感動的并不是福貴本人,而是他的妻子家珍。家珍出生于城里一個富商人家,在福貴把豐裕的家底敗光時,她身上正懷著二胎——兒子有慶,她父親一氣之下把她用花轎接回娘家,生了兒子后,她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婆家的茅草屋與窮困潦倒的丈夫同甘共苦,還用娘家打發給她的最后兩個銀元為病危的婆婆抓藥。當福貴為母親去城里抓藥被拉去當壯丁,兩年后再回來時,家珍已經獨自把病故的婆婆送了終,聰明乖巧的女兒也因一次高燒后成了聾啞人,兒子也才兩歲多,可見在無法得知丈夫死活的這段時間里,她獨自挑起的這副生活上與心理上的擔子,在她弱不禁風的肩膀上勒下了一條多么深沉的傷痕。如這樣的賢妻孝媳,在任何年代都可以作為發揚社會優良傳統的典范。
在短短三四年時間里,家珍已徹底完成由富太太向貧苦農婦的蛻變過程,其鍛造出來的意志力之強當然有異于常人。在“大躍進”時代,家珍因長年忍饑挨餓和過度勞累落下了“軟骨病”,為了送心愛的兒子上學,她是無法停下手中的活的,為了顯示她的“無恙”而不讓丈夫擔心,她強忍病痛爭取掙足八分的工分,直至因屢次暈倒就只做四分工的活,最終瀕臨死亡的邊緣才躺倒在床上。此時,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天中午還活蹦亂跳去上學的兒子有慶到晚上就死在了醫院!有慶是因為搶救難產的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悲痛欲絕的福貴把有慶埋了后,瞞了家珍好幾天。家珍終于發覺,卻并未指責丈夫沒有及時告訴她這個噩耗,等天塌般的傷感在巨大的忍耐中稍稍平息,她就叫丈夫直接背著她去村西墳地看兒子。面對夜色下那一小堆孤零零的黃土,家珍知道自己的心頭肉已跟她永別了,沒留下一句話,連媽媽都沒來得及叫一聲,就這樣被無情的世道給奪去了幼小的生命,這可比要了她自己的命還要痛苦不知多少倍,此時的家珍,如一根流盡血淚的風中殘燭,一隱一現地閃著微弱的光,在生死邊緣顫粟地搖曳,最終在女兒鳳霞難產去世后,她才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臨終時對福貴說:有慶、鳳霞是你送的葬,我想到你會親手埋葬我,就安心了……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過……福貴最后的親人二喜與苦根父子也相繼意外離世,唯有他在屠宰場買下的一頭老牛與他相依為命。
曾經有人問作者,為什么這部小說在那樣一種極端的環境中講的是生活而不是幸存?換句話說,歷盡生活和心靈磨難的主人公為什么沒有輕易地死去?或者更明確地說他們為什么沒有自尋短路?作者回答說,生活和幸存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只是人們對苦難的理解不同。闡言之,在讀者或說旁觀者的角度看來,或許任何人經歷了與主人公類似的事情,都會產生去自殺以一了百了的想法,而對主人公自己的角度而言,他應該更多地感受到了痛苦的另一面——幸福。福貴與家珍這對患難夫妻,無論發生多大的艱難險阻,他們彼此互為依靠,不離不棄,共同支撐著生命火炬頑強地燃燒,這就是簡單而珍貴的幸福,哪怕這種幸福只是猶如一點漫漫長夜里發著微光的螢火……眼看著身邊最親的生命一個個離他而去,福貴愈加感到了生命的彌足珍貴和對生命的敬畏。何況,對于那個窮困而荒唐的年代,中國大地上像主人公這種經歷的人家比比皆是,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義就更加顯得至高無上了。
是的,精神,賦予生命的力量,有時是高高凌駕于物質之上的。50多年過去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改革開放大潮為我們帶來的物質生活幾乎達到飽和狀態,某些社會階層甚至把奢侈浪費當作了家常便飯,而與此同時,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不安全感,似乎也在與物質增長成正比地與日俱增,社會離婚率、自殺率和犯罪率像無形的魔掌,正一步步侵蝕著人們的靈魂。是不是如今社會不要為保住一把米而躲躲藏藏、不要為爭奪一個地瓜而打得頭破血流的時候,卻有必要為空虛的精神世界多多加固幾道道德的防線?那么,《活著》就是一道最好的精神防線,當你意志消沉、精神頹廢時請讀讀它,你就沒有半點理由去輕率地離婚、去冒然地自殺、去荒唐地犯罪了。
……酷暑,從書中走出來,屋內空調清爽,屋外陽光明媚,手頭的工作不需花多久的時間便能完成,余下的時間也許只是在等待食堂那頓豐盛的午餐,然后舒服地睡個午覺……當你進入夢鄉,充分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請記得走進《活著》與福貴去聊聊天。?
來源:原創
作者:喻安民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