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身為農民之子,自娘胎出來糊里糊涂走過近三十六個春秋,轉眼而立已逝、不惑將至,至今卻一事無成,每每自我反思,內心慚愧得一片狼藉。因鄙人生性愛好寫作,中年突發立志之想,意欲在文字界耕耘出一片像樣的天地,以不讓自己在這世上枉走一遭,故自稱“筆農”聊以自勉。然筆農筆農者,既須心存筆者的浩然正氣,尚須虔備農民的勤苦之風,而我的現狀可謂正氣不足、怠惰有余,如若不狠下苦心,懺悔思過,長此以往,“筆農”二字將萬不敢當矣……
看到縣作協主席陳可愛老師的空間里傳了幾張“九龍池風光”的風景照,我正好無事,便好奇地進入欲一飽眼福,卻意外發現他那為首的幾張圖片是昨日剛發行的本期《安化作家》報的電子版,瀏覽一下,差點被嚇了一跳:我那篇暫時不想被發表的《讀曹操〈短歌行〉》還是被他老人家發表在上面了……沉吟良久,我感覺心里有些悵然若失。
嘿嘿,諸君聽到這里可要納悶了,寫了文章被發表了居然還說失望?這不是矯情造作莫非還真是謙虛到骨子里面去了?諸君稍安勿躁,且聽我慢慢道出其中的原委。這篇文章,我本來是想參加這次第二屆“神韻安化”文藝創作大獎賽的,當時的寫作狀態真是心血來潮一氣呵成,說句不知羞的話,剛寫完時自我感覺還真是不錯,尤其符合 “作品要求思想健康,寓意積極向上,提倡生活化、個性化”的參賽要求,像這樣的“好作品”,對我這個疏于寫作的文學愛好者來說,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記得當時我把稍作修改的這篇文章發在陳老師郵箱時,曾以商量的口吻詢問過他是否可以參加這次大獎賽,他并沒有就這個問題直接回答我,只是一個勁地夸我“多產”,我想,這應該是表示他對這文章的肯定吧,那么,至于能不能參賽也就不必多考慮了,陳老師應當會幫我留著備用的,反正參賽的投稿期限要到10月份去了……可沒想到,他還是過早地給我發了,發了就不叫原創了,不是原創稿件就無法參賽了,唉……
失望之余,再次回想當時自己交這篇稿子給陳老師的時候,心里曾經掠過一絲無端的預感:陳老師要是哪天忘了我提醒他意欲用這稿子參賽的事呢?或者他暗中譏笑我的自滿而“一氣之下”(甚至是故意的)把稿子給提前發表到他的《安化作家》報上,把我參賽的美夢給破滅了呢?抑或,他想用這種方法鼓勵我更加“多產”,而且要產出更好的精品文章呢?要是我真的因為這篇被自己看好的文章提前發表而無法參賽,反而寫出了更好的作品去參賽呢?如果真是那樣,我是否應該反過來感謝陳老師的良苦用心……唉,自滿使人落后,我開始為剛才這種莫名的“失望”情緒感到羞愧難當,不覺中心里發毛,剎那間冒出滿身的雞皮疙瘩……
我的理智開始反思:既已寫出自我感覺良好的文章,本來應是件好事,如果自己不想再求進步,那就完全可以把這篇文章珍藏起來,在最能展示它魅力的時候,或者不如說在最能滿足自己虛榮心的時候把它給捧出來,興許真的一舉就能中個什么一等獎之類的榮譽吧,足可以讓自己美上好大一陣子……可是,我才剛開始學著寫文章,剛剛找到一點點類似“成就感”的感覺,就真的想停滯不前了嗎,想就此生活在自滿的虛榮世界里、禁錮起內心尚待開掘的潛能量了嗎?何況,這種所謂的“成就感”對稍有志向的人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好像曾經有人說過,一個人在生命的征途里,應該把每一個成就的里程碑作為新的奮斗起點,而不應該讓它成為裹足不前的終點!喻安民啊喻安民,你真是個沒出息的家伙,一個十足的井底之蛙,如果再這樣下去,你永遠只能生活在巨人腳下,連“筆奴”都做不了!
于是,我對著自己心中那個充滿正能量的自我,跪下、悔過,并拾起棄于一旁的筆,像農夫鞭策老黃牛一般,奮力趕著自己向前開墾耕耘,爭取讓筆下這片浩渺無邊的文字天地,成為一片花果繁茂的精神伊甸園,也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筆耕不輟、永不自滿的樸實“筆農”……
尾聲:日志《“筆農”的懺悔》寫完了,陳老師也馬上看到了,隨即給我發來QQ信息:你的《讀曹操〈短歌行〉》雖好,卻不符合參賽要求。然后他又把參賽通知重新發了過來,我再仔細一看,發現其中一條是“反映本土風俗民情、自然人文景觀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而我的文章與這點要求根本沾不上邊!
我有點無地自容,滿面羞愧中向陳老師作了答復:陳老師,是我疏忽了,不過也好,就當我借這個契機對自己骨子里一些虛榮心嚴重的書生氣來次徹底的清掃,也趁機向您所代表的文學前輩們表示真誠懺悔,以勉勵自己不要做個為寫作而寫作“筆奴”,而應該做個為靈魂而寫作的名符其實的“筆農”。
來源:原創
作者:喻安民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