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喜歡懷舊的人,只是曾經的一些美麗的瞬間定格在我的腦海中,總能觸動我心中的弦。
那年春天,我從東莞長安去河源看望一位久未謀面的閨中密友。因我有暈車的習慣。于是,一上車我就把帶給朋友的書翻開蓋在臉上,佯裝睡覺。朦朧中感覺有人坐在我的鄰座。因我身上沒什么貴重物品,我并不關心誰坐在我旁邊,我只希望車能開快點,盡快地到達目的地。
“真是屋漏偏逢漏雨天”。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我 乘坐的客車嘎然而止。我以為到站了,一骨碌 爬 起來準備下車。鄰坐的人一把拿住我的手,朝窗外努了努嘴示意我望外看。“天啊,竟然塞車。”我揉了揉朦朧的睡眼,重新坐在座位上,不自覺地打量起這位不速之客來。他連忙微笑著向我點頭問好。我忙不失迭地從牙縫里擠出了兩個字:你好。就這樣打開了話匣子。他很有禮貌地問我在哪教書。我歉意地笑著說,我不是文化人,不敢為人師表,在東莞萬裕集團上班。“請問是文秘工作嗎?”我告訴他我在生產線上任人調遣,黑白兩班輪換。這次輪到他不好意思了。他用手頂了頂鼻梁上的眼鏡“那你有沒有想過去從事文秘工作或是倉庫管理”。我難為情的搖了搖頭說道,目前在自學初級電腦。他若有所思地教導我,應該去參加專業培訓才對。我自我解嘲的說,“要養家糊口,哪有閑錢去搞什么培訓呢?不像你們有錢人,站在說話不腰痛”。話剛一說出口,我就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后面那句話說得太直接了,但已是覆水難收。他并沒有計較我說的話。安慰我說,就算是這樣,你也應該學一技之長來解決這基本問題。幾百塊錢學點東西受益終身,你又何樂不為呢?,人啊,要學會在自己身上投資。盡管他說的道理通俗易懂,但我還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我普通話都不標準又怎么與人家溝通呢?這次,他笑了,笑得很爽朗。“請問,毛澤東的普通話標準嗎?”我欲言又止。“1949年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廣場說的話,不光中國人聽到了,全世界的人都聽到了。”當時,我沒有心神領會他那意味深長的話。現在總算悟出了點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那該死的車在不經意間已到達目的地了。我倆握手言別,目送他遠去的背影,我一拍腦門,居然忘了問他的電話號碼及聯系方式。就這樣,這位萍水相逢的良師益友只能停留在我記憶深處。
今天,我掌管了繡麗山莊的油鹽柴米,悠然自得地坐在倉庫里時,不由得就想起了這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來,他的金玉良言猶言在耳,仿佛就在昨天,將時時激勵我向上。
來源:原創
作者:蔣臘梅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