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雨水豐沛的河流
今年雨水多,很難見一個晴晴朗朗的日子,常常窩在室內,就覺得有些憋屈,于是與妻去室外走走,沿燕子橋路逆梅子溪而上。雨水剛停,觸目都是濕漉漉的,讓人的思緒也潮濕得能擰出水來。有嘩嘩的水聲。雨水一豐沛,梅子溪精神抖擻了起來,氣宇軒昂了起來,風流倜儻了起來,目光睥睨了起來,放蕩雄性了起來,恢復了那種摧枯拉朽,舍我其誰,桀傲不馴的野性。因為有了野性,就有了脾氣,就對束縛它的自由的河床不滿意了,就對擠壓它的身軀的堤岸不耐煩了,就對阻滯它的步履的障礙反抗了。在雨水豐沛的時候,河流極易失去理智,極易情緒失控,極易火冒三丈,或者說極易瘋狂了,這種行徑讓人感到欣慰的同時產生恐懼:它撲著,咬著,沖著,撞著,踢著,無所不用其極,完全不考慮后果。于是電視里常常這里報道抗洪,那里報道救災,這完全拜雨量過于豐沛所賜。即便如此,我依然喜歡河流的豐盈充沛,不喜歡干涸細細的一脈,那瘦骨嶙峋的樣子,象一種病態的呻吟。而雨量豐沛的河流,才是健康的膚色,它灌溉田疇,滋潤萬物,是五谷豐登,祥和年景的前奏。
梅子溪,一條雨量豐沛的河流,一條造福兩岸人民的河流,同時又是一條古老的河流,考證梅山文化的專家學者們,就常常拿它作為佐證,說它是梅山文化的一個符號。我就常常發出一個有些愚蠢的疑問:這條河流到底發源于歷史的哪條山脈呢?在它流過的長長歲月里,該有過多少精彩的故事呢?可惜歷史總是沉默不語的,它掩藏了太多的豐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一語囊盡萬千感慨,無量風韻。梅子溪雖算不得大江,入不了大文豪視野,可也并非無名之流,在現在殘存的歷史的一鱗半爪里,還可以隱約窺見一些端倪。它的發源地的高處,原先叫思尤,現在叫蚩尤,說是蚩尤故里。蚩尤何許人也?中國人文的始祖之一,一個敢于和另一個大名鼎鼎的同樣是中國人文始祖的黃帝叫板的人物。和雨量豐沛的大河大江一樣,他們都是些很個性,很血性,很雄性,很有脾氣的人物,同樣站在歷史的高處,同樣雄視萬古,誰怕誰呢?就動了刀槍了。殺得天昏地暗,殺得血流浮杵。我個人推測,黃帝似乎更謀略一些,他聯合炎帝等部落,在力量上就形成了以多打少,占據了優勢;而蚩尤更蠻傲一些,他雖然十分勇武,最初還占據優勢,“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 ,但他不屑于求助,只靠自己的力量,單打獨斗,以致落敗。這是有記載的,司馬遷在《史記》里說:“……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逐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至如如何成了蚩尤故里,這是學者們的事。也并非無中生有,有專家說,蚩尤是南方苗蠻的祖先,似乎是可信的,從這里到新化大熊山,確實留下了許多古遺跡,耐人尋味,但歷史的真實往往是很難還原,它的具體的真相有誰能說得明白呢?譬如說明末的李自成,一忽兒說戰死九宮山,一忽兒說退隱在石門夾山寺圓寂,還有建文帝之死,同樣是千古之謎。這不過幾百年的事,何況幾千年以前的事呢?這正是歷史美麗的地方,何必拘泥穿鑿呢?還是糊涂些好??礆v史最佳的效果是隱隱約約,朦朦朧朧,這樣才美。也許因了蚩尤血統的緣故,所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特吃得苦,特霸得蠻,特發得狠,特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到了秦朝末年,有一個人物叫梅絹。他是農民起義的領袖,南征北戰,戰功顯赫,功成名就,于是這里成了他的賜封之地,梅山、梅城、梅子溪、梅子侖、梅家洞等等因之得名,而傳之千古。到了五代唐天成四年,又出了個人物,在九關十八鎖,一舉殲滅前來征剿梅山的司徒王仝,一戰成名,他叫扶漢陽,是梅山土著英雄,史稱梅王,爾后,他在這片土地上驅動他的戰馬舞動他的大刀,縱橫馳騁,睥睨天下,又上演了無數英雄的劇目,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于是就留下了無數的故事和傳說,現在清塘鋪鎮以東,有個地名叫驛頭鋪,驛頭,立頭之諧音也。相傳扶漢陽戰死,身中刀箭,血染戰袍,依然昂立馬上,其頭不倒,叱退三軍,威震敵膽,勇冠梅山,何其壯哉!至今聞之,仍今人毛發憤張,拍案驚奇!傳說葬他的棺木抬至九關十八鎖,突起狂飆,霎時地暗天昏,棺木騰空而起,飛上山崖,故此地得名飛喪崖,于是世代膜拜,以為天神。如此種種,不知可否確實?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后成了這片土地祭祀的神靈:因為他詮釋了梅山文化,彰顯了梅山人的性格,也就是這條雨量豐沛的河流所孕育的永不言敗,永不退縮,永遠昂然而立的精神!
在安化,祭祀香火不斷,據考,“扶王廟”有20多處,散布梅城、清溏、大福、新橋、東山等地。梅城為扶王總廟,在落霞灣,約3000平方米,畫梁刻棟,古色古香,香煙繚繞,蔚為壯觀。大門鐫刻“扶王大廟” 四字,兩邊對聯:
扶危咸切云霓望,
王士均沾雨露恩。
殿堂楹聯,亦有多首:
彰顯功勛存世代,
永垂德澤在人間。
世事何須多計較,
神仙自有大乘除。
可惜現己不存。
在這條雨量豐沛的河流上,還有許多神奇的故事和傳說。有座橋叫落馬橋。在道觀村境內,就座落在梅子溪上。相傳元末明初,明軍戰將賀興隆三將與元軍戰,其中一將頸部被砍了一刀,仍策馬負疼奔走,至此落馬。此時恰遇一老者。此老人乃梅山高人。于梅子溪捧三捧水,口中念念有詞,然后用口將水猛地噴向傷者頸部。奇跡出現了,傷者傷口即愈。于是傷者乃跪拜于地,叩謝老人。誰知等他抬起頭來,老人已飄然不見。這幾乎是一個神話??梢娒纷酉乃呛蔚壬衿妫飞轿仔g何等詭密不可思議。當然你盡可當小說或神話看,可落馬橋是實實在在的,落馬橋的得名也歷史久遠,雖然或許有些夸張,卻并非在下杜撰。而且老者賜水治病至今依然在鄉間多見。稱一碗水或一碗茶。如魚刺卡在喉嚨,腳底生個雞眼等等,大都是一碗水,也真的有些療效。最奇的有兩碗水,一碗叫蛇水。梅山多毒蛇,被蛇所咬也多矣。有誰被蛇咬了,即便是科學普及的今天,也不愿意去醫院看醫生。說醫生不行。大都請人賜碗蛇水,敷點草藥,而且效果奇佳;另一碗水叫尸水,鄉下死人了,又是暑天,奇熱難當。尸體過不了多久就會腐爛發臭,于是就請來師公賜一碗水,也真是奇哉怪也,賜水以后,即使停尸十天半個月也不腐不臭??赡苡腥瞬灰詾槿?,認為用了防腐劑等化學藥品,其實不然,賜水的多為鄉下老人,多數字識不了幾籮筐,又處在那個古老的年代,現代化學的不懂,焉能用現代防腐劑等化學藥品呢?這正是這條雨量豐沛的河流充滿無窮魅力的地方,在漫長的歲月里,既有它土生土長的巫文化儺文化,既祭祀天地又敬畏鬼神,同時它又有包容的胸襟,能從容地吸納各種學術思想和文化,使得這片土地總能跟上歷史前進的步伐,而變得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如孔子的儒家文化,老子的道家文化,釋迦牟尼的佛教文化,五四涌來的新文化和現代文化文明,就一起奔涌在這條雨量豐沛的河流上。在這條雨量豐沛的河流上,總能讓一個閱讀這一派清波的人淚流滿襟!它流淌的僅僅是水嗎?它流淌的是山野樵夫的斧子,是放排水手的號子,是簡陋院落里村婦敲響的勺子,是蹲在河旁青石上浣衣女子的眸子,是情哥哥一嗓一嗓吼唱的山歌子,是小妹子砰砰亂跳的心窩子,是鞭炮聲里醉醺醺的新郎倌的酒瓶子,是花轎里顛得忐忑不安的羞紅了的新娘子的臉蛋子,是千百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踩著泥,捏著土,挑著水,扛著山,風里雨里冰里雪里揮灑出的一串串的汗珠子,是梅山人與天斗,與地斗,與命運抗爭,與霸權丑惡官府劣紳博擊的血印子,是他們與這方水土相諧相和,相依相靠,相親相愛,相擁相泣,相撫相慰,愛幼孝長,迎新送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日頭子。許許多多的快樂,許許多多的自豪,許許多多的無奈,許許多多的傷痛,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許許多多的離奇詭異,都如同這河碧波,流得坦坦蕩蕩,流得自自然然,流得血性十足,流得蕩氣回腸,流得叫人不忍卒讀,又欲罷不能。這條雨量豐沛的河流,它從歷史的深處流出來,九曲十彎,磕磕碰碰,流得如此詭麗神奇,現在又向未來遠方奔去,又將不斷流出新的歷史,千回百轉,歡歡暢暢,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它的前面,該有多少的精彩在等候呢?又該演繹多少神話和傳奇呢?我不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將越來越幸福,越來越有尊嚴,內心和情感越來越豐沛,象這條河流一樣。
“又要下雨了,回去吧。” 妻說,欣然應和, 悵然而歸?;貋砗?,生怕被打濕的思緒一會兒就干了,于是立即將它擰到稿箋上,字字漬濕,連標點也冒水蒸氣,實乃雨量豐沛之河流之所賜也,不禁樂之,莞然而笑。
來源:安化新聞網
作者:陳明和
編輯:劉強